湖北日報訊 記者陳春保通訊員田志松畢傳高
  在蘄春最偏遠的教學點,代課教師陳集中守著21個孩子,兒子三番五次接他到城裡享清福,都因無人接手而作罷——
  2日上午,上海湖北商會副會長陳敦銀趕到蘄春縣最偏遠的教學點——檀林鎮大王山教學點,看望堅守那裡的唯一的代課教師陳集中,併為孩子們送去了價值3000多元的文體用品。
  20多天前,檀林鎮中心學校校長袁紅平就趕到那裡輓留過陳老師。因為此前陳集中的一條短信讓袁紅平一宿沒睡好:“袁校長,兒子發了‘狠話’,不讓我再‘代課’了,讓我去浙江享享清福,娃娃們咋辦?”
  袁紅平知道陳集中不容易。大王山教學點是農村典型的“一校一師”學校,學前班至二年級有21名學生,陳集中既是“點長”、班主任、科任教師,也是廚師、生活老師。
  眼看56歲的陳集中快“到點”了,還沒有合適人接手,袁紅平很著急。2012年,縣教育局好不容易調劑了一名教師到大王莊,結果獃了不到一天就走人了。“學校位置偏僻,條件艱苦,每月千把塊錢,誰願來啊?”滿以為可卸下擔子的陳集中苦笑著抱怨。
  這個教學點讓袁紅平很糾結。撤並吧?村裡20多個孩子每天得步行十幾公里山路去大王中心小學就讀,家長不答應。保留吧?代課教師後繼乏人,師資難以保障,家長不滿意。
  袁紅平只能打陳集中的主意。去年8月,鎮中心學校從“優師優生獎勵基金”中拿出1萬元,組織陳集中等8名教學點的優秀教師游了一趟北京,這讓陳集中很感動:“我願將我的餘生獻給大王山的孩子們。”
  咋又動搖了呢?袁紅平要當面問個究竟。
  從鎮上出發,摩托車揚起一路灰塵。繞了一道梁,下了三道坡,半個小時後,袁紅平來到大王山教學點。正是上課時間,陳集中正在教二年級學生讀課文。
  見到袁紅平,陳集中有些意外。
  “老陳,教學點撤不了,一時半會也不會有新老師來,你可不能撂挑子。”
  “哪個捨得娃娃們啊?兒子是一片好心,我這個當父親的咋推辭?”
  陳集中的兒子陳再生在浙江創業,生意做得很紅火,希望父親過去安度晚年,順便幫把手。
  袁紅平撥通了陳再生的電話。還沒開口,陳再生反倒做起了袁紅平的工作:“養兒防老。我在外面過得有滋有味,父親一個人在山旮旯里吃苦遭罪,別人咋看我?”
  半個多小時過去了,陳再生還是沒鬆口。
  “你爸在大王村教了一輩子書,村裡很多人都是他的學生,現在學校這些娃娃就跟他的孩子一樣,都是心頭肉,他咋捨得下?”袁紅平沒有放棄。
  最終,陳再生答應,這件事可以緩一緩,讓父親自己選擇。
  “沒啥說的,為了這些娃娃,我這把老骨頭再挺一段。”一直守在旁邊的陳集中說。
  返回的路上,袁紅平仍輕鬆不起來:這個教學點的師資咋解決?想來想去,都沒有一個合適的辦法。
  (原標題:一個人的無奈堅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d71sdqin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