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大後,黨中央大力推行“八項規定”,不僅對端正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產生了積極影響,也使一些行業面臨重新定位市場的生死考驗。中國演出行業協會今年4月發佈的《2013中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稱,去年我國演出市場總體經濟規模為463億元,與2012年相比下降了9%。北京道略演藝產業研究中心的調查結果也顯示,去年我國商業演出市場票房規模為88.26億元,相比上一年下降了5.7%。北大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則認為,起碼已有上萬家演出企業在最近兩年裡倒閉或者停業。
  演出市場規模和創利下降的直接原因,主要是隨著“八項規定”的推進,原來流行的那種政府購買演出、企業贊助包場和旅行社團購這三方面的盈利模式發生了動搖。去年2月,國家廣電總局下發《關於節儉安全辦節目的通知》,要求各級電臺、電視臺節儉辦好節日廣播電視節目,包括春晚在內的節日節目要削減項目,壓縮開支。去年8月,中宣部等5部門聯合發出《關於制止豪華鋪張、提倡節儉辦晚會的通知》,規定不得使用財政資金舉辦營業性文藝晚會,不得使用財政資金高價請演藝人員,更不得使用國有企業資金高價請明星。
  中央推進的廉政行動,是一項深得民心的工程。長期以來,“三公消費”成為財政資金的龐大開支,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款演藝等現象的泛濫嚴重敗壞了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內地一些尚未脫離貧困的縣市,基層政府對於當地民生投入表現得吝嗇,但對於用財政資金請明星到當地演出卻敢於一擲千金,一些國有企業也熱衷於大把撒錢追捧明星。這種情況的泛濫也造就了為數不少的依賴公款消費而生存的演出中介和演出團體,從錶面上看,演出市場很繁榮,演藝市場與官場產生了密切的“魚水關係”,但實際上這種模式的流行為演藝產業埋下了不小的危機。
  目前,我國正致力於打造文化產業,並將其納入到了經濟增長的一體化版圖之中,期望在建設“經濟強國”的同時,也能建設“文化強國”。但是,與經濟運行不能依賴政府消費一樣,文化產業的強大同樣不能依賴官場消費。中國是一個大國,有廣闊的消費人群,但在公款消費的支持下,演藝行業逐漸脫離了市場需求,與民眾對文化事業的需求脫節,最終也對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造成戕害。與其他實體產業不一樣的是,演藝業作為文化產業的一部分,它還有自己的行業發展規律,這個規律就是它不單單可以產生經濟利益,而且能夠對消費人群的精神生活產生影響,這就決定了演藝事業必須滿足民眾的精神需求。但是,當演藝行業將官場作為其主要消費目標時,卻會以行政的需求為目標,忽視民眾的需求,從而使藝術演出與民眾產生隔膜,不可能有長久的藝術生命力。一段時間以來,我國電視熒屏上充斥著華麗的演藝節目,但其內容大多比較空洞,與現實的生活脫節,這種節目不可能受到民眾的歡迎。
  當前,一些演藝團體在廉政的壓力下,因為不能像以往那樣得到公款消費的支持而出現危機,這說明其原先的市場定位出現了錯誤。一方面是一些演藝團體面臨生存危機,但另一方面基層群眾卻常年看不到優秀的藝術演出,這也表明演藝市場在社會轉型期間還沒有找準自己的方向。演藝團體要獲得生命,只有遵循藝術規律,將消費人群定位於普通民眾,創作出讓群眾喜聞樂見的作品。目前,我國正在大力推進改革的全面深化,以往由於改革的不到位而長期積累下來的深層次矛盾也正在爆發出來,這給文化藝術工作者提供了豐富的創作天地。演藝團體再也不能迷戀於公款消費之下的日進斗金,只有深入群眾,深入基層,腳踏大地,才能在滿足群眾藝術需求的同時,為自己建立起生存空間。尊重藝術規律、尊重市場,市場也就一定能給這樣的演藝團體以回報。
  (周俊生,海外網專欄作者)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編輯:SN09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d71sdqin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