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必要弄清為誰買獎牌來源:新文化報 - 新文化網
    一個名叫“醫院管理學會”的組織在北京召開了名為“2013中國醫院管理學術年會暨頒獎典禮”的活動,這裡頒出的獎項全是明碼標價,很多與會者就是為了一塊牌子,願意花高價前來“購買”。
    關於各色各樣評獎的新聞,屢見不鮮,而且很多比鬧劇還鬧劇。一個醫療行業協會的評選居然能收到1000多萬,背後的需求難道不需要引起整個社會反思嗎?有人說,這樣的評選背後往往有政府的影子,比如這次醫療學會的評選就有很多政府領導的名字,據說很多都到場了。有的參加評選的機構也毫不掩飾,自己評選就是為了裝門面。當然,這裡面裝門面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有官方背景的評選,可以讓獎項變得貌似權威一些;而另一種可能,就是這種裝門面的東西可能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所以他們寧可花錢參加評選,實際上更像是一種投資而已。
    一句廣告詞很經典“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說到這裡,我們似乎就不能迴避造成行業機構有買獎牌需求的需求了。那就是部分公眾更願意看牌子的僥幸心理。這種僥幸心理的背後,是一種沒有原則的尷尬。面對無數的選擇,很多人不知道心中的標準是什麼,於是不知道該做什麼樣的選擇。而在這種猶豫的空當中,這些評獎瞬間就占據了人們搖擺不定的思維中,甚至會產生某些影響,形成一種定性的思維,比如認為被這樣的協會評選出來的機構一定是沒錯了。這種思維製造了需求,有些將更多心思用在如何挖掘客戶心理上的機構,就將這種需求放大研究,於是,獎牌經濟成了一種時髦的經濟,於是我們看到了很多破爛不堪的單位,卻掛著各種琳琅滿目的獎項,一個道貌岸然的騙子擁有無數的耀人頭銜。
    不要只怪這些行業學會如何無恥,賤賣公信力,也不要只譴責醫療機構花錢買獎牌,在這個產業鏈條上,公眾所製造的需求同樣難辭其咎。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明知道這類評獎就是騙人的,但依然無法根絕這種評獎的根源所在。所以,要向治理這種評獎的亂局,讓獎牌經濟不再興隆,除了管理部門應該加大監督力度外,公眾也應該逐漸擯棄那種認牌子的初級評判思維。讓更多的機構感覺到,花錢買的牌子什麼用處都沒有,他們自然就不會去買牌子了,那麼評獎之類的價值就不復存在,所謂的獎牌經濟自然也就無價可循了。
    換句話說,關於這種關乎社會每一個人切身利益的公共問題,不能光靠管理部門的監管,公眾也需要從自我的角度配合,才能治標治本。
  傅萬夫  (原標題:有必要弄清為誰買獎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d71sdqin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